![]() 蹬力器的木制座椅被雨水腐蝕,螺栓裸露在外。 公共健身器材管理存在盲區 器材維護“燙手山芋”誰來接 公共健身器材于1996年開始進入社區,至今已有十多年。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多個社區,發現除了近兩三年安裝的器材外,大都超出使用年限,但仍在“超齡服役”。很多社區新裝健身器材也存在不同程度損壞,遭遇“短命”困局。 市民反映健身器材存在管理盲區,處于“有人玩,無人管”的尷尬境地。對此,有學者呼吁政府要克服“重建設、輕管理”的思路,提升對于公共設施的管理水平。 文、圖/記者竇豐昌、肖桂來 超齡器材:大多缺“胳膊”少“腿” “11種器材,現在只剩一半能勉強使用。”說起自家樓下的健身器材,家住海珠區穗南大廈的周大爺大倒苦水。以前他最喜歡甩腳步行器,現在因螺絲松動晃晃悠悠,不小心就絆倒。很多器械已嚴重銹蝕,再也轉不動。 昨日,記者來到穗南大廈,健身區域位于小區樓下草坪的偏僻一角,此處健身器械大多“病怏怏”。一臺二人蹬力器的兩個木制座椅部分被雨水腐蝕,螺栓裸露在外,仰臥起坐平臺油漆大都脫落,弓背上銹跡斑斑。 記者根據器材標牌上的電話,聯系到器材的廠方深圳市好家庭實業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據他了解,該小區器材是2004年安裝的,一般安全年限為4年,該小區器材已是報廢產品,“器材是超齡服役,如果維修需要收費”。 在天河、荔灣、海珠等近十個小區的健身器材走訪時,記者發現多個小區健身器材都過了“使用年限”,多數器材存在部分損壞、“掉漆”嚴重的問題。在天河南街某小區,記者看到不少老人在小廣場上健身,一個腳步運動的器材底部大輪子完全壞掉,很多器械連接處銹跡斑斑,肩頸按摩椅晃動嚴重。 在市民眼中,這些被損壞的器材也是一種潛在的安全隱患。在荔灣區某處健身廣場附近,有些鍛煉腿部的器材已“瘸了腿”,臂力訓練器上的螺絲脫落。市民芳姨說,這里的器材大多壞了,小孩在此摔傷也是常有的事。 據了解,城市各社區、公園健身器材始于1996年,國家體育總局將體育彩票公益金的很大一部分用于資助修建“全民健身路徑”開始。此活動至今已有近16年,最初投放的幾批健身設備早已超過安全年限。但由于各種原因,大都更換不及時,造成了很多社區部分健身器材雖然嚴重損害,但仍在“超齡服役”。 新裝器材:選址不當易致“短命” 近日,記者在廣州越秀、天河等城區走訪近10個新舊小區及多所公園,發現除了“超齡”健身器材“七零八散”外,處在安全年限的器材也“傷痕累累”。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公共健身器材的“短命”?近日,記者在穗南大廈隨機采訪多位市民,他們認為選址不當是一個重要因素。 記者調查認為這和健身器材在新老城區、新老小區選址不同有密切關系。老城區多為“規劃外”布點,選址一般屬于臨時劃定,規劃空間狹小、偏僻,市民使用不是很方便,更容易遭遇自然與人為損耗。而新社區一般健身器材是規劃內動作,選址空間大而當,使用率高,保養也持續。 對于健身器材“短命”的現象,廣州一位健身器材公司工作人員則表示,一般現在小區所安裝器材正常使用年限為6年~10年,但是很多器材沒過使用年限就報廢了。除了維護不善,人為損壞也是造成器材“短命”的原因。“很多人使用不規范,加之各種人為損壞,器材遭到過度損耗。” 管理盲區:換個零件都找不到人 穗南大廈健身器材的管理到底是誰之責?昨日,記者聯系到江南中街辦事處文化站。工作人員表示,經過實地調查,該地健身器材由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自建,目的是職工使用,不歸街道辦事處管理,維修或更換應由該公司具體負責。 對于健身器材是不是南油公司安裝的,穗南大廈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記者聯系到南海東部石油公司,一位蔡姓經理表示,穗南大廈健身器材不是他們安裝的。“我們在那邊人很少了,沒有必要安裝這個”。 與海珠區穗南大廈健身器材類似,社區器材壞了,居民很難找到“監護人”。在荔灣區六里甫社區街道,一位帶孫子來健身的阿伯表示,這里的健身器材是2010年安裝的,一直以來,維修是個大問題。前段時間社區踏步機丟了一個螺栓,阿伯給器材廠家打了一個電話,誰知維修人員表示,“誰讓來維修,誰付錢”,一句話就把阿伯“塞”了回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市民都像阿伯一樣有著共同的疑惑:小區的健身設施壞了到底該找誰,錢由誰來出?阿伯表示,最怕器材傷到了人,僅是換個小零件都找不到人,要是出現傷人事件,那可怎么辦? 采訪中,有市民表示,器材出了問題,去找物業,物業讓去找社區或街道,街道又牽扯上體育部門,而體育部門又說,東西贈出后管理權已移交。江南中街辦事處文化站宋小姐表示,對于經由體育局、街道協調安裝的器材,街道是維護與管理責任方。 專家觀點: 培育市民公共意識 |
聲明:因本網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機,籃球架,體育用品,塑膠地板,動感單車,舞蹈把桿可能因為顯示器顯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實物顏色不符,依實物為主,請大家諒解!具體詳情請咨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