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站、科普特色文化廣場、體育場、英語角、繪畫班,田園生活一樣豐富多彩。 建勝鎮村民說: 文化站、科普特色文化廣場、體育場、英語角、繪畫班,田園生活一樣豐富多彩。 建勝鎮共有6村1社區,轄區內處處可見大片的農田,以及掩映在林間的農舍。然而,隨著建勝鎮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這里居民的生活也在逐漸與城市接軌。 文化站里外教忙 文化廣場全覆蓋 開設英語美術免費課 “阿姨,去年暑假來教英語的老師,今年還來嗎?”昨日,何小雨跑來位于四勝村的建勝鎮綜合文化站看書,還不忘專門跑到辦公室問站長王茜。在這個兩層樓的文化站里,正在實現著農村與城市的“接軌”。 建勝鎮綜合文化站建在四勝村馬家巖水庫旁,周圍是一片典型的“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田園風光。雖然是建在農村,但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配置上,都不比城里的差。 2011年5月對群眾全面免費開放。其中,室內共有九個功能室,包括會議室、圖書室、文化資源共享活動室、科普活動室等。居民們可以進入文化站免費看書、學習、上網查詢信息,以及下棋娛樂等,如果你進來排練節目或者使用器材健身,還有專業的志愿者進行指導。這些都與城市里的文化活動中心沒什么兩樣。 這里特色的是,建有一間鄉風文明館。這里就像是一個小小的農耕歷史博物館,擺放著上百年的老牙床、犁頭、風車、石磨等農村生活和生產用具,每個人都可以來看一看,摸一摸。“布置這樣一個房間,是為了保存農耕文化,讓孩子們了解父輩祖輩經歷的生活。” 王茜介紹說,去年,鎮綜合文化站開始了暑期“英語角”,專門從重慶師范大學請來了一個美國留學生,在文化站開設了英語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今年,鎮上專門聘請了一位川美畢業生,駐鎮創作釣魚嘴的變遷。他得到這份工作時還接受了一個條件,就是今年暑假給孩子們開設繪畫培訓班。“很多家長忙于農活或者工作,沒空帶孩子去興趣班,現在城里有的我們也爭取讓農村孩子享受到。”王茜說。 文化廣場全覆蓋 出門就能休閑健身 在建勝,想要鍛煉身體出門就能實現。目前,建勝鎮已經實現了村級文化廣場全覆蓋了,只需步行幾分鐘到十幾分鐘,就能享受到多樣的健身器材了。 記者來到四民村的文化廣場上,發現這里籃球、羽毛球、兵乓球和各類健身器材一應俱全。白天,村民在農田或者工廠,場地還顯得有些寂寞;天剛擦黑,吃完晚飯的市民就三三兩兩走來,安靜的小鎮一下子熱鬧起來:年輕人在籃球場揮汗如雨,中年人在乒乓球臺邊激烈對壘;阿姨們跳著熱情洋溢的壩壩舞,婆婆們悠閑的在器械上伸手扭腰…… “一家人來,都不閑著。”四民村村民熊凱鳳家與文化廣場一路之隔,因為開著小賣店需要人照看,她每天和老公、兒子三人輪流去鍛煉,各自都有自己圈子。熊凱鳳說,原來吃完晚飯,一般就安排打牌、看電視,現在可不同了。“每天晚上7-9點,大概有一百多人,連周邊企業、工廠的職工都來了,還要提前去才能搶占到位置。” 生活垃圾袋裝化 農村吹來清新的風 農村生活垃圾到處亂甩,村頭路邊處處可見,一到夏天臭氣撲鼻,蚊蟲蒼蠅亂飛……這是原來建勝鎮農村的模樣,不過,隨著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實現全面覆蓋,現在的建勝鎮吹過的都是清新的風。 “過去不少村里沒有專門的垃圾收集處理設施,農村垃圾亂丟亂放的現象比較嚴重。”建勝鎮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從2011年底開始,建勝就開始啟動農村垃圾袋裝化工程。在調研摸底的基礎上,首先在群勝、四民、民勝村等伏牛溪流域沿線試行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化工作,投入資金80萬元,設置了25個垃圾存放點,添置密閉式垃圾箱體25個。如今,整個建勝已實現了生活垃圾袋裝化處理全覆蓋。 記者了解到,垃圾袋是由鎮政府統一設計訂購,村委會定期派專人將垃圾袋發放到農戶家中,農戶將垃圾裝好后,可在早晚兩次放在門口,由專職保潔員和環保志愿者收集,統一投放到密閉式垃圾斗里。 |
聲明:因本網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機,籃球架,體育用品,塑膠地板,動感單車,舞蹈把桿可能因為顯示器顯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實物顏色不符,依實物為主,請大家諒解!具體詳情請咨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