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錫峰左一向游客介紹蔬菜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連日來,每天都有數百名游客來到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雙楊鎮法家村淄博大自然綠色無公害采摘園采摘草莓、西紅柿、夏日陽光小柿子、綠茄、花茄等瓜果蔬菜,尋找“小時候的味道,吃出來的健康”。 “棄教從商”成致富狀元 淄博大自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宋錫峰介紹,首屆“以體驗式采摘、休閑式生活”為主題的采摘節從2014年1月18日開始,將持續到5月底,讓游客在采摘中分享田園的樂趣。 “以果為媒”打造鄉村旅游產業,是宋錫峰成功探索出的又一條村民致富新路子。 其實,宋錫峰的這一思路,源于他在市場前沿長期征戰積累的經驗。1980年7月,高中畢業后的他來到鎮上一所學校,成為一名令人羨慕的老師。4年后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下海,從沒有坐過火車的他,只身來到煙臺從事陶瓷生意,2年內就掙了2萬元,這對于當時每月只有30元工資的他來說,就是一筆天文數字,在村民看來這些錢宋錫峰一輩子也花不完,但宋錫峰并不滿足,隨后他先后在家鄉建起了機械加工廠、飲料廠等,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狀元。 競選村主任帶領村民共同富裕 2007年秋天,事業越做越大的宋錫峰看到法家村由于底子薄導致村民經濟相對落后的現狀,再次做出了一個讓朋友“不理解”的決定:競選村主任帶領村民共同富裕。這年10月26日,是法家村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這一天宋錫峰高票當選法家村主任。 近年來,宋錫峰沒有讓村民失望。當選村主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墊資10萬元購買了一輛中巴車作為全村孩子上學免費校車,成為全鎮第一輛村級校車。如今,法家村免費接送孩子上學的校車已增加到3輛。村里投資70萬元安裝自來水工程,投資近200萬元對村道路提升改造、大街加寬、硬化、道路兩旁綠化,鋪貼廣場磚、安裝健身器材;投資10余萬元安裝視頻監控全覆蓋;每年光發放老年生活補助金就有70余萬元、發放莘莘學子助學金8萬余元、發放村民春節福利50余萬元,全村治安明顯好轉。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7月至2013年10月,法家村分兩期建成了全國最大的2000立方米秸稈沼氣工程,成為山東省生態農業與農村新能源示范縣項目之一。該工程年消耗秸稈2000噸,通過村供氣管網讓全村900戶村民用上了方便、干凈、比液化氣節省50%費用的農村新能源。早在2008年10月一期工程峻工后,他就在辦公室四周嘗試利用沼渣、沼液種植有機農產品,經過比較試種,終于喜獲成功。 “以果為媒”打造鄉村旅游產業 創業艱難百戰多,練就了宋錫峰一雙慧眼。2012年6月,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觀念的更新和有機農產品的試種成功,宋錫峰從中看到機遇,決定依托秸稈沼氣工程,發展鄉村旅游事業,注冊成立了淄博大自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利用沼渣、沼液和文昌湖旅游度假區水庫無污染的水質,建成高標準蔬菜大棚100畝、草莓大棚120畝、連棟棚20畝,實現產品無公害化,零污染、零化肥、零農藥。他于2013年7月注冊了“法家”品牌商標,淄博大自然采摘園被評為“蔬菜草莓標準園”、優秀農業龍頭企業、守合同重信用企業。 春節剛過,法家村喜事連連,他們發起成立了山東合盛農業專業聯合社,有15家合作社參加,涉及到種植、養殖、花卉、旅游等領域;計劃投資1000萬元興建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黃粉蟲養殖基地。在這里,秸稈發酵變沼氣、沼渣和沼液改善土壤、菜葉養殖黃粉蟲的生態循環農業已成為現實,成功走出了一條“以果為媒,以節為緣,搭、開放平臺,興、富民產業”的鄉村旅游之路。 現在,“法家村發家”已成為轟動淄博的一條新聞,這里處處洋溢著春意和生機。這春意,來自淄博大自然采摘園的“綠色夢”;這生機,來自宋錫峰對這一方水土的熱忱。(文/姜瑞麗 閆盛霆 田廷芳) |
|
聲明:因本網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機,籃球架,體育用品,塑膠地板,動感單車,舞蹈把桿可能因為顯示器顯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實物顏色不符,依實物為主,請大家諒解!具體詳情請咨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