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進體育惠民工程進村進企業進社區) 南方日報訊 (記者/盧慧 通訊員/周文媚)百舸爭流千帆競發,2016年6月,中華龍舟大賽廣東惠州站的角逐在惠州西枝江激烈上演,最終,惠城小金口龍舟隊代表惠州市出征取得男子職業組總成績第三名……體育賽事取得的好成績是惠城區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縮影,2016年,惠城區在大力舉辦體育活動、抓好公共設施建設、扎實選苗育苗等方面工作亮點紛呈。 筆者日前從全區2017年體育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惠城區將進一步統籌推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努力提高競技運動水平,加快推進體育產業發展,努力推動“健康惠城”建設。 今年繼續舉辦龍舟賽 鄉村內、小區里有完善的健身器材,村(居)民快樂鍛煉的身影無處不在;節日里,各種現代體育運動和民俗武術表演走上大舞臺,帶給群眾歡樂;太極拳、瑜伽、健身秧歌等豐富多彩的免費培訓讓市民科學愉快健身……全民健身熱潮一浪接一浪。 2016年,惠城區群眾體育精彩紛呈。其中,開展“動感廣場”大型文體活動16場,舉辦迎春、重陽節等一系列節慶主題體育活動;組織開展中華龍舟大賽廣東惠州站和惠城區第26屆(白鷺湖)龍舟賽活動,小金口龍舟隊代表惠州市出征中華龍舟大賽廣東惠州站比賽,取得男子職業組總成績第三名;舉辦惠城區有史以來辦賽規模最大、比賽場次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足球聯賽,促進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 “今年將以8月8日 全民健身日 等重大節假日活動為主線,結合 送體育下鄉 ,開展一系列群眾體育活動”,惠城區體育局局長鄧遠輝介紹,目前已經確定的賽事包括古驛道定向大賽、中華龍舟大賽、惠城區第27屆龍舟賽等。 體育活動精彩不斷的同時,體育組織也蓬勃發展。2016年,惠城區新成立體育協會3個,申報市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7所。截至目前,全區在民政部門注冊的共有15個協會、8個俱樂部、10個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站。鄧遠輝介紹,今年全區將進一步大力扶持獎勵體育社會組織,指導幫助其開展經營性體育活動,使之蓬勃發展。同時,發揮體育協會的作用,開展好區級足球、籃球、乒乓球、釣魚、棋牌等小型多樣的傳統項目比賽,保持惠城區在全市體育工作中的排頭兵地位。 繼續補充完善村(社區)健身設施 “以前社區附近沒有健身設施,我只能去幾公里外的公園運動。早晚運動高峰期,公園里擠得滿滿的。”家住惠城區河南岸街道的高大姐表示,“這兩年,家門口就有健身廣場,基本能夠滿足周邊居民的需要”。 抓好公共設施建設才能夯實體育發展基礎,在惠州修建、改造大型體育場館的同時,惠城區大力推進在公園、廣場、綠地以及居民較集中的社區配套建設全民健身活動設施,2016年還推進20個自然村體育健身工程的建設,推動體育活動進村、進企、進社區。 2016年7月初,按照上級體育部門的工作要求,惠城區建成并啟用體測和體彩兩個中心,充分發揮科學健身指導的作用,完成年度國民體育監測1500人的指標任務,確保體育彩票改革推進和常規發展兩不誤。 鄧遠輝透露,在持續推進體育惠民工程方面,今年全區計劃開展“動感廣場”和奧運健兒公益行進村、進企、進社區活動,繼續補充完善村、社區的健身設施配備,讓廣大群眾得到實惠。同時,傾力打造體育活動新名片,充分發展協會、俱樂部等體育社會組織的作用,在做強龍舟賽、動感廣場等活動品牌的基礎上,挖掘本土資源,整合外部資源,打造羽毛球擂臺賽等一批惠城體育新名片,促進體育工作全民化和社會化。 在場館設施建設方面,今年將推動體育特色學校建設,解決青少年體育競技訓練一直存在的缺乏住、學、訓“三集中”訓練基地和人員機構不健全的問題,提升發現、培養、輸送優秀體育人才的條件,為全區實施體育精準扶貧計劃奠定基礎。同時,根據珠三角考核綱要的要求啟動體育場館設施建設,爭取盡快啟動立項。 備戰省運會確保完成“80分”任務 2016年,惠城區扎實選苗育苗,競技體育水平成績提升不少。其中,在省錦標賽上斬獲2金1銀4銅,第四至八名共18人次;在市運會上獲得青少年組團體總分第一,其中田徑、乒乓球、擊劍、籃球均獲單項總分第一名;皮劃艇運動員陳德蘊參加2016年全國激流回旋錦標賽獲得女子單劃團體賽第一名。同時,青少年培訓扎實有效,組織4名教練員參加省培訓班,推動體校建立和完善“二集中”辦學模式,配合市局訓練項目布局,聯合市體校做好運動員選苗育苗工作,向市體校輸送運動員38名,向省體校輸送運動員13名。 “今年要圍繞市下達爭奪80分的任務,優化項目布局,保持和鞏固重點優勢項目水平,挖掘潛在優勢項目實力”,會上,惠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丘素芳強調,第十五屆省運會將于明年在肇慶舉行,惠城要制定完善的參賽方案,采用先進訓練管理理念和方法,實施好精兵計劃,狠抓備戰訓練,不斷提高訓練質量和水平,努力實現體能、技術、戰術的全面突破,確保賽出好成績。同時,還要做好參加市錦標賽工作,鄧遠輝透露,根據市體育局文件精神,今年恢復青少年錦標賽15個參賽項目的規程,全區要重新部署,調整人員分工,落實好各項目的組隊、訓練和參賽工作。 在加強選苗育苗、加強俱樂部和訓練基地建設方面,今年力爭輸送后備人才35至40人,計劃申報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至2所、市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6至8所,利用社團組織發展體育,特別是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及各種體育項目培訓機構,更廣泛培養體育后備人才。重點加強跆拳道、柔道、羽毛球3個基地的訓練和管理,爭取多出尖子人才。 |
聲明:因本網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機,籃球架,體育用品,塑膠地板,動感單車,舞蹈把桿可能因為顯示器顯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實物顏色不符,依實物為主,請大家諒解!具體詳情請咨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