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今年4月1日,一場旨在改善城市公共服務體驗的“廁所革命”在成都拉開序幕,然而施行半月,部分游客浪費和“順”走手紙的現象,已經成為人民公園遇到的首要尷尬。解決方案除了依靠員工勸說外,人民公園打算安裝人臉識別廁紙機,試圖借助高科技的力量,規范市民浪費和盜竊免費廁紙的行為。雖看上去有些尷尬,卻是不得已之舉,因為部分市民的社會道德,尚在一卷廁紙之下。 免費廁紙的經費源于公共財政支出,本是為全體市民服務的,這個本不算貴重的小玩意,卻成了城市文明指數的“試紙”。此現象并非成都獨有,北京、上海等城市公廁,均出現市民將廁紙“打包”順走的情況,導致提供免費廁紙的公廁難以承受巨大的費用支出。不僅免費廁紙,社區健身器材等公共設施,也有如此尷尬遭遇。由此可見,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雖然有了很大進步,部分國民的社會道德還不及格。 國家文明發達程度的一個細節,就是公廁的干凈程度與是否提供廁紙。而從各地城市的試點情況看,免費廁紙受到了很大的挑戰,能否延續下去,不僅考驗管理者的智慧,亦考驗廣大市民的文明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