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退役士兵就業專場招聘會 ??? 臨邑縣屬魯西北革命老區,轄8鎮1鄉3街道,面積1016平方公里,人口53萬。現有人武部、消防大隊、武警中隊3個駐軍單位,優撫對象14130人。 領導重視“謀劃藍圖” ??? 臨邑縣委、縣政府堅持把創建“雙三好”活動作為雙擁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部隊建設總體規劃,縣委常委會議、議軍會議、縣長辦公會議每年都多次專題研究“雙三好”的創建工作,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的軍地共創“雙三好”活動領導小組,負責“雙三好”活動的組織、指導、協調。駐臨部隊、各鄉鎮(街道)、縣直有關部門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雙三好”創建組織已延伸到村莊、學校和各基層單位。同時,出臺了《關于開展臨邑縣軍地共創“雙三好”活動的實施方案》,做到領導靠上親自抓、主管單位經常抓、部門分工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在全縣上下形成了“黨政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軍地共創”的“雙三好”工作新格局,有力地推動了“雙三好”活動廣泛深入地開展。 全民擁軍“固我長城” ??? “凡屬駐臨部隊急需的建設項目,實行項目、經費、施工 ‘三優先’”已成為臨邑一條鐵的紀律。幾年來,臨邑縣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先后為人武部、消防大隊、武警中隊建起了辦公大樓;投資20多萬元為3處駐軍安裝了健身器材,贈送了空調、微機等辦公設備;投資200多萬元,為消防大隊更換了消防車和指揮車,改善了駐軍辦公、生活及訓練條件,駐軍營房建設全部實現了正規化。縣財政每年列支110萬元作為駐軍的工作經費,專款專用,及時劃撥。恒源石化集團每年為駐臨部隊提供5噸汽油;縣電業公司投資8.8萬元更換了人武部民兵武器裝備倉庫設備和全部線路,并贈送價值3萬余元的空調設備;縣聯通公司免費為駐軍安裝了寬帶網和局域網;臨邑師范拿出3萬元資金用于節日慰問縣武警中隊,并為武警官兵開展知識講座;縣衛生局定期組織醫療小分隊為部隊官兵和殘疾軍人義務查體。同時,積極開展行業、社團、社區等社會化擁軍,先后為駐臨部隊和優撫對象提供服務527次,辦實事231件,提供致富信息1635條。每年 “八一”,縣委、縣政府都向所有臨邑籍現役士兵發一封慰問信,并撥出慰問金,由縣五大班子領導帶隊到駐軍單位、烈軍屬家中走訪慰問。同時,出臺了 《獎勵立功受獎現役士兵辦法》,對在部隊立功受獎的現役軍人家屬根據立功等次給予100至 10000元的獎勵,今年對71名立功受獎現役士兵進行了大張旗鼓的表彰獎勵。 愛心優屬“情暖功臣” ??? 近年來,臨邑縣各級各部門對擁軍優屬的事堅持“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原則,在全市率先實行了撫恤定補款和優待金縣級統一發放,建立健全了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按照每年5%的比例逐年遞增,全部通過涉農一卡通發放到位,農村義務兵優待金提高到5000元,進藏義務兵提高到8000元。 2004年,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優撫對象聯絡員制度”,為優撫對象提供優撫款上門發放、政策釋疑和排憂解難等優質服務。2008年探索建立了全省首個“優撫對象之家”,目前為止,全縣已建成184處優撫對象之家,現已開展活動350余次,為優撫對象解決實際問題120多件。為弘揚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制作了4000余冊“犁城豐碑”紀念畫冊;每月上門為孤老優撫對象贈送雞蛋等營養補品。 2009年,出臺優撫對象殯葬減免政策,為92名優撫對象減免基本殯葬費2萬余元。全縣各城鄉社區都建立了社區雙擁工作站,成立了656個送溫暖小組和義務幫工隊,每年為“三老”優撫對象幫種幫收2000多畝,為優撫對象及駐軍做好事1590余件。全縣千余名科級干部與農村“三老”優撫對象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解決優撫對象的實際困難。城鄉孤老、貧困優撫對象優先納入五保、低保,享受雙重保障。各類企業、社團全部加入到擁軍優屬活動中來,累計為優撫對象提供資金90余萬元,提供致富信息2000余條。建立了擁軍優屬保障基金,幾年來發動機關干部職工為優撫對象捐款捐物價值80多萬元。成立了擁軍車隊,免費為官兵和優撫對象提供乘車服務。縣民政局為在外地居住的優撫對象開通了QQ視頻認證,使他們不再來回往返,就能按時領到撫恤金。 擁政愛民“碩果累累”
|
聲明:因本網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機,籃球架,體育用品,塑膠地板,動感單車,舞蹈把桿可能因為顯示器顯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實物顏色不符,依實物為主,請大家諒解!具體詳情請咨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