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少,社區工作任務繁重;經費不足,近年來社區工作量成倍增長,而工作經費基本沒有增加,致使政府掛靠和下移到社區的活動和項目未能及時開展,這是江門社區普遍存在的困難之一。有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權責利沒有統一導致本來就人手不足的社區工作更難開展。對此,有人大代表則建議,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社區問題。 人手不足, 權責利不統一 問題: “每個社區平均下來,只有六七個工作人員,每個人都要對好幾千戶居民。”日前,白沙街道辦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幾乎每個社區都掛著十幾二十個牌子,有些牌子實在是沒地方掛,就只能在檢查的時候將其它的牌子摘下騰出位置再掛上去。” 日前,記者在市區的農林、西園里、永盛等多個社區走訪發現,社區辦公室門前掛十幾塊牌匾是普遍現象。記者走訪發現,由于人手不足,社區部分已經損壞的康體設施沒有維修的情況比較普遍,而在社區一些運動場所,盡管場地已經破舊不堪,也不見有維修的跡象。對于這種現狀,不少街道辦和社區工作人員都表示十分無奈,“人手不足成了社區最大的問題”。 在市區一些老舊社區,有受訪的市民向記者表示,他們很希望自己居住的地方像一些新的小區一樣,有能提供統一服務的物業公司,但這愿望卻很難實現。白沙街道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原來他們街道就準備在轄區內選擇幾個老舊小區,引入物業公司進行規范管理,但事情進行得卻不是很順利,“人手不足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的權限所致,他們不能對這些物業公司進行有效監管,導致夾在物業公司與居民間,兩頭不討好,工作也很難開展,最終也就不了了之了”。 對此,就有街道和社區的工作人員直言不諱地表示,現在政府將很多工作都下放到社區,但卻沒有同時下放權利,導致“權責利”不統一,“成了人手不足之外,社區工作面臨的又一大難題”。 購買公共服務解決社區問題 建議: 廣東省人大代表、江門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局長俞雪花認為,江門目前的社區服務還不能很好地符合老百姓的實際需求。她表示,廣州等部分城市的社區為本社區居民提供的服務比較貼身、比較細,如養老服務、單親孩子照顧、職業介紹等;上海這樣空巢老人較多的城市,甚至還提供廉價早餐服務。“這些服務很接近老百姓的生活,符合老百姓的需求。所以我就覺得,我們社區服務現在框架打出來了,都有服務大廳、一些設施在那里了,但是有沒有真正老百姓到你那里去,接受你的服務,關鍵是你的服務項目要對路。”俞雪花認為,江門相當部分社區的現狀卻是“建了很漂亮的服務大廳,一天沒接待幾個人,周末義工來修理電腦、鍋什么的,人反而很多。” 此外,俞雪花認為,江門的社區職能偏離,原本社區應該是自治組織,組織目的就是為本社區居民服務,但是很多時候卻被當成了一級政府,工作任務繁重,且人手不足,很多掛靠或下移到社區的項目只是掛了一塊牌子而已,并沒有開展相應的工作。 俞雪花認為,要解決社區存在的這些問題,必須完善社區管理體制,還其職責,同時剝離職能,購買公共服務,可以讓社會組織參與進來,吸納社會力量。具體如何實施呢?俞雪花表示,應該考慮以下4個問題:根據需求設計項目,誰來做項目,誰組織購買以及誰出錢。她認為,社區的服務項目要設計得更細,更符合老百姓的需求,政府可以通過調查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和愿望,這項工作可以由社會工作委員會負責。而這些項目應該由公益類、慈善類組織來做,政府也應該支持和培育這類組織。同時,建議通過社區這一平臺來組織購買服務。至于購買服務的錢由誰出,她表示這涉及不同的政府的職能,涉及依據什么來購買等,需要有一個配套的政策制度。 繼續完善社區體育設施配套 部分社區服務設施欠缺,甚至停留在十幾二十年前的水平,這是江門社區目前存在的又一個難題。上周四,記者走訪農林社區發現,盡管天氣不好,但仍有居民在社區活動場所運動。和女兒在社區籃球場上打籃球的居民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在這個社區住了有20年了,平時有空就會帶孩子來這里運動。他感覺創文之后,社區各個方面的服務都搞得不錯。正在散步的居民姚先生也表示,江門創文之后,社區組織的文藝活動比之前更多了。但他同時表示,社區活動場所的健身設施缺乏專門的維護,一些健身設施壞了也沒人修。對此,居民李先生認為,社區健身設施的使用、管理和維護需要專業人員負責,但社區居委會未必具有這個專業能力。 記者從市體育局獲悉,今年江門將繼續通過加大全民健身場地建設來促進“十分鐘健身圈”的完善。今年將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新建和改建鎮(街)全民健身文化廣場12—14個。同時,落實社區體育健身設施建設規劃,完善配套體育場地設施,改造好舊居民小區,因地制宜安裝健身路徑和健身器械,讓市民走出家門10分鐘內,就能找到健身場所或者健身器材。 |
聲明:因本網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機,籃球架,體育用品,塑膠地板,動感單車,舞蹈把桿可能因為顯示器顯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實物顏色不符,依實物為主,請大家諒解!具體詳情請咨詢:029-85420958 |